一杯酒的中国手艺
2014/8/15 16:22:00
来源: 万兴贵

一杯酒的中国手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黔酒●俑:藏在酒坛中的文明符号

2014年1月10日,一档名为《天天向上》的节目,邀请到了集中国越剧大成者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、中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及其她的弟子团队作客节目,其中她的一句话敲醒了对中国传统手艺和文化的景仰:"即便是要消亡,也让越剧是最后一个消亡的"。

近年来,随着诸如"京剧"、"越剧"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复兴,逐渐唤起了人们对中国古老技艺和民族文化的重拾和重温。

翻阅尘封的历史档案,酿酒与造纸、制陶、织锦、刺绣等无数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一样,在记录下手工工艺的同时,也记录下了中国工艺的文明史。从《天工开物》到《齐民要术》,无数中国文化大典中,都不乏有太多中国工艺的文明符号。

中国酿酒,1637年(明崇祯十年)被中国明代科学大家宋应星记录在《天工开物》一书,至今依旧以一种非物质文化被传承和演绎。据史料记载,《天工开物》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,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。外国学者称它为"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"。《天工开物》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、人力与自然力相配合,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,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中国工业史料。《天工开物》一书包括《乃粒》(谷物)、《乃服》(纺织)、《粹精》(谷物加工)、《陶埏》(陶瓷)、《杀青》(造纸)、《曲蘖》(酒曲)等共18卷。其中"酿酒"的记载出自"《曲蘖》(酒曲)"卷。"若作酒醴,尔惟曲蘖",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酿酒技术的进步,曲蘖分化为曲(发霉谷物)、蘖(发芽谷物),用"蘖"和"曲"酿制的酒分别称为"醴"和"酒"。据《尚书●说命》记载"著作酒醴,尔惟曲蘖";《礼记●月令》记载,"乃命大酋,秫稻必齐,曲蘖必时",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。曲蘖,本意指酒母,亦称"麴蘖"。

如果说"越剧"、"京剧"、"黄梅戏"等是一部戏曲的中国艺术,而"造纸"、"制陶"等是一部藏在文字里和坛子上的中国技艺的话,那白酒酿造则就是一杯酒的中国手艺。

诚然,要成就一坛满室生香的老酒,同样需要在等待中凝聚心与酒的感应。这种心酒的感应历程,犹如魅力无限的艺术人生。"一杯酒的中国艺术",从欣赏的境界带领我们去感触一杯酒背后的文明。这种文明,注定是一种中国手艺被一代又一代传承和传阅的文明。


■黔酒●俑:一粮一水一酿一艺,藏匿中国白酒酱香血统

茅台镇,这个不足以完全让13亿中国人知道地理方位的小镇,却以"国酒"荣耀于世。这种荣耀的背后,是对现代工业化文明的背叛,它对手工工匠精神的矜持和对作坊制度文明的坚守,背叛了现代工业化对速度和效率的极致追求,宁愿把现代工业制度看成是生命的时间浪费掉,而执着于对手工精神的传承和作坊文明的延续。

"一年只酿一季酒,每一季酒都要经历九次蒸馏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如此繁琐的酿造工序;而烤出来酒,至少需要5年以上长期储存老熟。这与现代工业制度相提并论,简直被机器工业倡导者看成是浪费时间。"万杰●千策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负责人、中国酱香白酒资深观察员(黔酒一号酒莊首席品牌执行官)万兴贵说到:"酱香白酒就犹如一场被反复排练和打磨的京剧'贵妃醉酒',用时间换取魅力,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纯粹欣赏。这种欣赏,只能属于少数懂得京剧欣赏的消费者。一唱、一念、一做、一打,都是完全延续和继承中国古老戏曲文化精髓的艺术。尽管融合了现代舞美、视听等设计手段,但中国京剧的精髓没有变,即'唱'、'念'、'做'和'打'。这既是京剧的'根',也是京剧的'本'。创新,对京剧来说,只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的欣赏意境的创新。'黔酒酒壯',继承和延续传统茅台镇酱香白酒的古法技艺,最具标签化的特点就是'吝惜手工'和'浪费时间'。从一粒高粱种子下种植,到高粱收获,再到酿造成一滴酒,粗略地计算过至少需要经过200多双手的温情呵护;而至少5年以上时间从酿造到窖藏的漫长等待,从经济效益考量的角度看一定是浪费时间。然而对传统工艺的矜持和手工精神的吝啬,这种浪费时间的等待,是一杯美酒的历炼,带给消费者的是视觉上的欣赏、味觉上的享受和嗅觉上的微醺。"

一粮一水一酿一艺,让藏在酒坛中的文明,在茅台镇这个地方繁衍和延续数千年,可以说是上天恩赐给这个小镇的"奢华符号"。"黔酒●俑"这款完全延续和继承茅台镇古法酿酒技艺的酱香白酒,从酒到容器始终渗透着贵州千年古典文明的符号。黔酒一号酒莊,从茅台镇延续千年的传统酿造工艺中,读懂极简主义的存在。对茅台镇7.5平方公里中国酱香白酒原产地的客观依赖,丝毫不能容忍茅台镇传统酿造工艺对产地价值的袭裹,唯一需要敬畏原产地酿造精神,才能让这被誉为世界三大蒸馏酒发源地之一的茅台镇酱香白酒,始终被赋予纯正的味道;对茅台镇延续千年的手传心授工艺敬畏,更是对茅台镇酿造传统和文明的继承和延续。从红樱子高粱到水,从微生物到酿造、窖藏地理环境,一贯敬畏茅台镇传统酿造最熟悉的技艺和地理,最终延续茅台镇最本质的美酒价值。

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茅台小镇的酿酒工匠,无论在哪个年代,他们最熟悉的依旧是那敷满历史印迹的窖池、酒坛和仅有的少许酿酒工具,他们始终对无数双手心孕育出来的酒香倍爱有加。"那香如许的酒,对酿酒工匠们来说,是精神,更是财富。"

工业化的复制,让古老的工匠手艺濒于消逝。当物品中没有了手工的味道,也就是没有灵魂的光亮。中国白酒的历史,就是一部完全工匠手艺重塑的文明史。

在"黔酒一号酒莊"的酿造理念中,从来就没有机器取代手工的空间。"我们不能让茅台镇这种古老酿酒绝艺,随着机器工业文明的进程变成一种绝唱。当我们不断触摸全球奢侈品对消费者的影响脉搏时,不难感触到中国古老手工技艺和中国传统工业智慧,是成就中国制造影响全球消费市场的根本所在。茅台镇世袭酿酒文明的经典,恰恰是手工文明的经典;而茅台镇世袭酿酒制度的永恒,恰恰是手工制度的永恒。黔酒一号酒莊,从始建于1858年国营仁怀县商业局台乡酒厂延续而来,始终矜持对手工酿酒作坊制度文明的尊重和敬仰,从一粒红樱子高粱到一滴满室生香的液体黄金,始终矜持赋予手工的精神和味道。"黔酒一号酒莊负责人介绍说:"黔酒一号酒莊,对手工制度酿造酱香白酒的矜持近乎疯狂。哪怕是下沙用的推车,都用手工完全定制而成,拒绝使用工厂化生产的铁制推车。这样矜持的目的,旨在于矜持一滴酱香白酒属于茅台镇酿造的地理和文明;矜持一滴黔酒属于贵州酿造的地理和文明而已。"

黔酒一号酒莊,从古老传统手工技艺中拾得智慧,从纯粹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,对酿造工艺和酿造环境极其苛刻的酱香白酒,穿越贵州600年历史的牙舟陶艺,在当代艺术创意中,有了完美时空中的穿梭和对接,在牙舟陶艺上完美绽放,释放出一股股诱人的纯粹手工韵味和纯美中国味道。据万杰●千策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负责人、黔酒一号酒莊首席品牌执行官万兴贵介绍说:"黔酒一号酒莊"首次向藏家消费领域呈现的"黔酒●俑",完全鉴于黔酒股份在茅台镇拥有独一无二的陶坛深藏泥土中,依靠自然环境恒温自然老熟酱香白酒这一优势而得。"黔酒●俑"因为对储藏条件和环境的极度苛刻,每年提供给消费者的数量极其有限,因此被誉为是"黔酒一号酒莊"的"液体兵马俑",其消费和收藏价值非同寻常。